cafeo2_cafeo2铁

tamoadmin 智能设备 2024-05-22 0

    氢气

    氮气

    cafeo2_cafeo2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氧气

    氯气

    (非金属单质)

    H2

    C

    N2

    O2

    P

    S

    Cl2

    (金属单质)

    Na

    Mg

    Al

    K

    Ca

    Fe

    Zn

    Cu

    Ba

    W

    Hg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五氧化二磷

    氧化钠

    二氧化氮

    二氧化硅

    H2O

    CO

    CO2

    P2O5

    Na2O

    NO2

    SiO2

    二氧化硫

    三氧化硫

    一氧化氮

    氧化镁

    氧化铜

    氧化钡

    氧化亚铜

    SO2

    SO3

    NO

    MgO

    CuO

    BaO

    Cu2O

    氧化亚铁

    三氧化二铁(铁红)

    四氧化三铁

    三氧化二铝

    三氧化钨

    FeO

    Fe2O3

    Fe3O4

    Al2O3

    WO3

    氧化银

    氧化铅

    二氧化锰

    (常见氧化物)

    Ag2O

    PbO

    MnO2

    氯化钾

    氯化钠(食盐)

    氯化镁

    氯化钙

    氯化铜

    氯化锌

    氯化钡

    氯化铝

    KCl

    NaCl

    MgCl2

    CaCl2

    CuCl2

    ZnCl2

    BaCl2

    AlCl3

    氯化亚铁

    氯化铁

    氯化银

    (氯化物/盐酸盐)

    FeCl2

    FeCl3

    AgCl

    硫酸

    盐酸

    硝酸

    磷酸

    硫化氢

    溴化氢

    碳酸

    (常见的酸)

    H2缉顶光雇叱概癸谁含京SO4

    HCl

    HNO3

    H3PO4

    H2S

    HBr

    H2CO3

    硫酸铜

    硫酸钡

    硫酸钙

    硫酸钾

    硫酸镁

    硫酸亚铁

    硫酸铁

    CuSO4

    BaSO4

    CaSO4

    K2SO4

    MgSO4

    FeSO4

    Fe2

    (SO4)3

    硫酸铝

    硫酸氢钠

    硫酸氢钾

    亚硫酸钠

    硝酸钠

    硝酸钾

    硝酸银

    Al2(SO4)3

    NaHSO4

    KHSO4

    Na2SO3

    NaNO3

    KNO3

    AgNO3

    硝酸镁

    硝酸铜

    硝酸钙

    亚硝酸钠

    碳酸钠

    碳酸钙

    碳酸镁

    Mg(NO3)2

    Cu(NO3)2

    Ca(NO3)2

    NaNO3

    Na2CO3

    CaCO3

    MgCO3

    碳酸钾

    (常见的盐)

    K2CO3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氢氧化钡

    氢氧化镁

    氢氧化铜

    氢氧化钾

    氢氧化铝

    NaOH

    Ca(OH)2

    Ba(OH)2

    Mg(OH)2

    Cu(OH)2

    KOH

    Al(OH)3

    氢氧化铁

    氢氧化亚铁(常见的碱)

    Fe(OH)3

    Fe(OH)2

    甲烷

    乙炔

    甲醇

    乙醇

    乙酸

    (常见有机物)

    CH4

    C2H2

    CH3OH

    C2H5OH

    CH3COOH

    碱式碳酸铜

    石膏

    熟石膏

    明矾

    绿矾

    Cu2(OH)2CO3

    CaSO4?2H2O

    2

    CaSO4?H2O

    KAl(SO4)2?12H2O

    FeSO4?7H2O

    蓝矾

    碳酸钠晶体

    (常见结晶水合物)

    CuSO4?5H2O

    Na2CO3?10H2O

    尿素

    硝酸铵

    硫酸铵

    碳酸氢铵

    磷酸二氢钾

    (常见化肥)

    CO(NH2)2

    NH4NO3

    (NH4)2SO4

    NH4HCO3

    KH2PO4

    氧气

    O2

    氢气

    H2

    氮气

    N2

    氯气

    Cl2

    氧化镁

    MgO

    二氧化碳

    CO2

    氯化氢

    HCl

    氢氧化钠NaOH

    碳酸钙

    CaCO3

    硫酸铜

    CuSO4

    硝酸银

    AgNO3

    氯化钠

    NaCl

    氯化铝

    AlCl3

    碳酸氢钠

    NaHCO3

    碳酸氢铵

    NH4HCO3

    高锰酸钾

    KMnO4

    二氧化锰

    MnO2

    甲烷

    CH4

    乙醇

    /酒精

    C2H5OH

    H2O

    铁Fe

    碳酸钠Na2CO3

    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H2O2

    铜Cu

    钨W

    数字均为角标

      化学性质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可燃性、不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跟某些物质起反应等。用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可以得知物质的化学性质。例如,加热KClO3,可以生成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表明KClO3受热达较高温度时,能够放出O2。因此KClO3具有受热分解产生O2的化学性质。

     应该注意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如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蜡烛能够燃烧是它的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它的结构决定,而物质的结构又可以通过它的化学性质反映出来。物质的用途由它的性质决定。

     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任何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由于原子的实际质量很小,如果人们用它们的实际质量来计算的话那就非常的麻烦,因此国际上规定***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来表示原子、分子的质量关系。

     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x10-26千克,则(1.993x10-26)/12=1.667x10-27千克。然后再把其它某种原子的实际质量与这个数相比后所得的结果,这个结果的数值就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如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求法为:(2.657x10-26)/(1.667x10-27)≈16,即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6,其他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也是按相同的方法计算的。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一般为其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通常省略不写。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它的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根据其所占的原子百分率计算而得的平均值,计算方法为,A=A1·a1%+A2·a2%+......+An·an%,(A是相对原子质量,A1,A2......是该元素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1%,a2%......是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率)。例如,氯元素有2种同位素,为氯-35和氯-37,含量分别为75%和25%,则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x75%+37x25%=35.5.

      几种常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元素名称氢碳氮氧钠镁铝硅磷硫氯钾钙铁铜锌元素符号HCNONaMgAl Si PS ClKCaFeCuZn相对原子质量112141623242728313235.539405663.565

     无机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指与机体无关的化合物(少数与机体有关的化合物也是无机化合物,如水),与有机化合物对应,通常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包括碳的氧化物、碳酸盐、氢化物等,简称无机物。

     通常分为酸、碱、盐、氧化物以及各种金属和非金属单质。

     易燃物

      易燃物 通常是指在环境温度下即能着火的液体或固体,或是在空气中易挥发、扩散和燃烧的物质。

     易燃的液体主要是有机溶剂,如乙醇、乙醚、丙酮、二硫化碳、苯、甲苯、汽油等。它们极易挥发或气化,遇到明火即燃烧。

     易燃的固体,如无机物中的硫磺、红磷、镁粉和铝粉等。此外,还有遇水易燃烧的物质,如金属钾、钠、钙和电石等。因此,易燃物存放时应注意***取低温、通风、远离火种等措施。长期不用时,应将其密封保存,妥善保管。

     易爆物

      易爆物 易爆物是指具有猛烈爆炸性的物质。

     这样的物质当受到高热、摩擦、冲击或与其他物质接触发生作用后能在瞬间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的热和气体,并且由于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一些强氧化剂如过氧化物(H2O2、Na2O2、BaO2等),强氧化性的含氧酸,如高氯酸及强氧化性的含氧酸盐(硝酸盐、氯酸盐、重铬酸盐、高锰酸盐),当受热被撞击或混入还原性物质时,就可能引起爆炸。因此,存放这些物质时,不能与可燃物或还原性物质放在一起,而且存放处应阴凉通风。

     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化物除外),简称有机物。“有机物”的原意是来自生物体的物质(与无机物相对)。因为早期发现的有机物都是从生物体内分离出来的。随着化学合成方法和技术的发展,“有机物”这一名词已失去了原来的含义。

     有机物的种类很多。其主要特点是①熔点较低,一般在300℃以下;②属非电解质;③大多数易燃,受热易分解;④多数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丙酮、苯和汽油等有机溶剂;⑤反应时副反应多,产物往往是多种物质的混合物。

     最简单的有机物如甲烷(CH4),常见的有机物如乙烯、乙炔、乙醇(酒精)、乙酸(醋酸)、乙醚、丙酮;天然高分子有机物如蛋白质、脂肪、纤维素;合成的有机物如:塑料、合成纤维及合成橡胶等。

     核外电子排布

      核外电子排布 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的规律。

     大量的科学实验证明,在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不同。有的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有的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可以看做是分层运动的,或是分层排布的。

     离核最近电子层的能量最低,称为第一层(或K层),离核稍远电子层的能量稍高,称为第二层(或L层)。由里往外依次类推,电子层分别为第三层(或M层),第四层(或N层),第五层(或O层),第六层(或P层),第七层(或Q层)。

     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往外依次排布。从已知核电荷较少的原子的电子层排布中总结出各电子层所能容纳电子数的规律:①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n表示电子层数)。如第一层是2个、第二层是8个、第三层是18个、第四层是32个。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如稀有气体除氦最外层为2个电子外,氖、氩、氪、氙的最外层都是8个电子。③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超过32个。例如,氪的次外层为18个电子。这些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片面去理解它。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是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在他的老师卢瑟福含核原子模型及普朗克的量子论的基础上,提出核外电子在固定轨道上绕核运动的“行星式原子模型”,其后又有新的认识和发展。(参看钛原子结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