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短信阅读答案-读者手机最后一条你的回信

tamoadmin 智能设备 2024-08-19 0
  1. 书评|三毛?《亲爱的三毛》——刹那光明,各自安静
  2. 求<读者> 上的一情感美文
  3. 黄全愈的读者的信
  4. 读者2011第九期《这里的握手比较有力,这里的微笑比较持久》《四千个春天》《谁来埋单》《杨绛家的阳台》
  5. 回复读者来信,英语文章. 急 如你是某杂志社的编辑,读者来信.你要根据主要内容回信.
  6. 以前在读者还是意林上面看过一篇文章,内容大概是男人每天早晨给女人发一条短信

《初恋的音乐盒》

我只告诉恋爱中的朋友,如果你给心爱的人送了音乐盒,请一定将爱情的表白

放在音乐前面。常常,爱情成功与否就差一曲音乐的时间1995年10月,我进入大学

最后的短信阅读答案-读者手机最后一条你的回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后不久,便被招收为校报学生记者团成员,在那里,我认识了已经是记者团团长的

江浩。江浩高我一级,是四川成都人,他不但英俊潇洒,而且文笔出奇的优美,在

入大学以前,我就读过他那美丽凄婉的爱情故事。

我坚信,爱情真是一种缘分。我很难描述他给我的第一印象,但当时我的的确

确有一种眩晕和沉醉的感觉,而我从他的眼神中也发现风情万种的底蕴……

很快,大家都熟悉起来。我能明显感觉到江浩对我的那种异乎寻常的关心。一

次,江浩的又一篇爱情故事见刊后收到300 元的稿酬,大家都嚷:要让江浩请客。

江浩很慷慨地带了记者团的几个小师弟就去买东西。不一会儿功夫,大包小兜的食

品水果就被买回来了。记者团所有成员那天晚上在校报编强辑室里热热闹闹地吃着

聊着,气氛融洽得如同兄弟姐妹。快11点钟的时候,大家都陆陆续续地回宿舍了,

我正要走时,江浩拉了我一下我的衣袖说:" 晓晓,你等一下。" 我的心猛地一跳,

一种预感烧红了我的脸。

只剩下我和他时,两人都觉得不自在,江浩往昔的那咱从容飘逸已经荡然无存,

他有点语无伦次地说:" 我想单独……请你的客。可以吗?" 我连想

都没想就点了点头。

第二天傍晚,江浩骑车带我从南效出发,在我的指引下,我们穿过大街小巷,

来到西大街有名的贾三灌汤包子店。那天,我们两人吃得开心极了,边吃边聊,心

灵的距离一下子缩得很小很小。在那里,他告诉我,本来以我的文笔是很难被记者

团录取的,但他为我据理力争,他告诉其他成员:" 她的那一肩长发就是篇很美的

散文。" 大家都被他逗乐了,就这样,我成了记者团的一员了。

华灯通亮时,我们从西大街往回走,我坐在后座上,看着江浩壮实的双腿狠劲

蹬着脚蹬,心中即感动又满足。我们大声地说着笑着,他不时回过头来看看我,然

后一甩头发,就讲起很幽默的小故事,我开怀大笑,心灵的雀跃是前所未有的。突

然,一直沉浸在快乐的我发现江浩骑错路了,本来我们应该往南拐,但我们正向北

骑着。我知道,一定是他迷路了。我双手轻扶着他的腰际,任他飞一样地疾驰,我

真希望这条路没有尽头,我们能这样相依相靠一生一世。

骑着骑着,江浩停了下来,他大叫一声" 糟糕" ,回头对我说:" 我们走错路

了,南辕北辙!你看,那不是火车站吗?" 位于西安市区最北的火站灯火通明,江

浩又说:" 晓晓,我们走错路了你也没看出来呀?" 我心虚地说:" 我一直在听讲

笑话,一点都没注意。" 于是,我们又沿原路返回,我在后面给他当" 指挥" :"

向左拐……向前……" 这时夜已经很深了……那一夜我失眠了。

因为那个美丽的夜晚,我和江浩更亲近了。但我发现,和我一起进入校报的经

济系女生叶子对江浩表现出非同寻常的关心。因为她经常花了好多个周末在织一双

手套,织着织着就去问江浩颜色、花样如何,而且还要在江浩的手上量着尺寸,那

种过分的亲昵弄得江浩很尴尬,而我心里也十分不快。

1995年11月15日晚上,那是一个让我永生难忘的日子。因为快期中考试了,那

蟓我在7 区大教室里看书,11点30分时,教室里只剩下了我和另一个女孩子。正在

这时,江浩从后门进来,走到我身边和我说了一会儿话,然后又陪我坐了向分钟

一声不响地走了,他的表情很怪,我当时心中挺纳闷。又过了一会儿,我听见有人

敲窗户玻璃,我回头一看,是江浩在教室外边,他用手指了指腕上的表,我抬起手

腕一看表,正好三根针同时指向12,正莫名其妙时,那首古老的英文歌曲在门处响

了起来:"Hy birth-day to You ,hy birthday to you ……" 我急忙跑过

去一看,后门处的地上放着一个盒子,盒子里放着一个美丽的" 心" 形音乐盒。音

乐盒的盖子打开着,美妙的音乐是从一个旋转的彩色圆盘处发出的,有一个滑稽的

塑料小人站在圆盘上,随着圆盘一起转动,还做着祝福的动作。我猛然间想起11月

16日是我的19岁生日,由于忙于应付考试,自己竟将它忘了。我弯腰捧起音乐盒,

将小人拿开,音乐就停下了,我再将小人放上去祝福的歌声又响起来。我忽然明白,

原来江浩他是要在11月16日来临的一刹那将那美丽的祝福送给我,我感动得差点掉

下泪来。当我正静静地听间乐时,旁边那个女孩走了过来,她说:" 祝你生日快乐!

"我将小人拿开,她接过我手中的间乐盒,看了半天说:"是男朋友送你的吧!我去

年生日男友也送了我一个这样的音乐盒,但没有这么别致,而且也没有你男友这么

浪漫!" 我满足地笑着向她说了声" 谢谢".我小心地将音乐盒收起来,回到宿舍后,

就悄悄地将音乐盒锁进了箱子,我不敢将它放在外面,我那帮姐妹整天正闲得慌呢!

第二天,我到编辑室去,江浩一见我脸就红了,我也有点不好意思,但我还是

轻轻对他说了声" 谢谢".正当我沉浸在初恋的甜蜜中时,却发现江浩好像变了,见

了我也不再说笑,对我礼貌客气得像见了陌生人,我虽然觉得奇怪,但也没怎么在

意。半个月后,我的奇怪终于有了答案:西安飘雪的时候,他的手上已经戴上了叶

子早早就为他织的那双手套——他们成了公开的恋人。

我的心快要碎了,难道我苦等的是这种结果吗?好长一段时间,我都不敢去编

辑室,我怕听叶子那满足而夸张的大笑。我明白一厢情愿财爱一个人是没有任何意

义的,我虽喜欢他,而他却只能给我一个兄长般的关怀,是我误解了他。

这样一想,虽然很心痛,我也就释然了。但我不能没有男友,我要让江浩知道

除了他我还会找到更优秀的男孩子。一个北京男孩对我一直很好,他幽默、帅气,

也很善解人意。上大二不久,我们成了恋人,虽然我深知,我从未真正爱过他。

以后,我和江浩在校报编辑室风面时,我们都会微笑着点点头,但那例行公事

般的笑容有着冬天的寒冷。我们的关系就这样冷冰冰地持续到他大学毕业前夕。

1998年7 月4 日,是江浩离开西安回成都的日子。他走那天,记者团的全体成

员,以及他的好多同学、老乡都去车站为他送行。我夹在人群中看着他和送行的人

手拉着手聊着,看着他一脸真诚的忧戚,我的心也仿佛被什么东西揪痛,毕竟他是

我的初恋啊!我突然发现他的目眺越过那么多人在焦急地寻觅,我很迷惑:他的女

朋友不就在身边吗?当他的目光移到我跟前时,总要做一下停留,现在回想起来,

那种停留有着多么丰富的内涵呀!我分明感到,在注视我时他对别人的敷衍和心不

在焉。

火车快开时,他恋恋不舍地上了火车。本来他座位不靠窗,但他换到了靠窗的

位置。他和车下送行的人一一握别,我发现了他眼中的泪光。突然,他大声喊站在

远处正注视着他的我:" 晓晓,过来!" 我过去发现他看我的眼祝中有一种明亮的

伤痛和热烈。我踮起脚尖,以便能听清他的话。而他,把他那健美的身躯和英俊的

面孔从车窗中伸出来,俯身到我跟前,在我光洁的额头,重重地一吻,长长地一吻。

顿时车上车下死一般的寂静,我不知所措地闭上双眼。这时,我听见了掌声,潮水

般热烈的掌声,那是同学们在为他的行为鼓掌呢!他用一种只有我一个人能听见的

声音说:" 这是我3 年来唯一的缺憾,今天,我补上了。" 看着他含情脉脉的眼神,

我哭了。

车开了,载着他越走越远,而他眼神中的难舍难分却十分清楚地印在了我的脑

中。

回到宿舍,我摸了摸额头,他的热吻似乎还在。我打开箱子,拿出了那个我一

直不敢动不愿动的音乐盒。打开盖子,将小人放在圆盘上,顿时,那首古老的经典

英文歌曲充满了整个屋子。音乐盒声中,我又想起了那个迷途的夜晚,还有让我情

窦初开的19岁生日。我沉浸中间乐中,情感在乐曲中起伏,我将头埋于掌中,任泪

水悄悄滑落。" 他既然这么喜欢我,为什么不表白呢?难道他还要一个女孩主动向

他表白吗?" 我正陷入沉思中,间乐结束了,突然响起了一个声音,一个我再熟悉

不过的声间,那磁性的声音曾多少次牵梦魂:" 晓晓,我爱你,做我的女友好吗?

如果愿意,就请送我一根你我的长发,因为一根长发代表一生的牵挂!" 顿时我被

惊得目瞪口呆!我捧起音乐盒,捧起那爱情的表白,紧紧地抱在胸前。我终于明白

了:他为什么会对我的态度急转直下。当时没有听完音乐的我也就无法明了音乐盒

中古老乐曲之后所藏的这段秘密,更无法给他回复,而他一定以为是我拒绝了他,

于是违心地接受了叶子的爱情。

这个发现让我心痛得热泪长流,命运为什么这么喜欢捉弄人?

当晚,我铺纸提笔含着清泪给他写了一封信,我不愿这样的误会伴我们一生,

尽管我们已经错误了最好的时光。

信中,我没有忘记给他一根长发,我只是想表明,我当初真的是愿意的,愿意

的呀!

很快他回信了:晓晓:走的最急的都是最美的风景,伤的最深的也总是那些最

真的感情。

给你送音乐盒后那几天,我如坐针毡,我盼见你又怕见你,而每日见到你,你

总是一脸平静的微笑,我以为你一定拒绝了我。本来,我想让所有的秘密伴我一生

并随着我的生命沉入大地泥土,成为永远,但是,那天在车站我吻了你,我当时心

中无数次告诉我;不吻她,你将抱憾终身。你知道,那我该要多大的勇气呀!

你的生日是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打听到的。在这之前的半个月,我就一个人悄悄

骑车到东效的工艺品厂,我请求工人为我制作一个特别的间乐盒,因为一般的间乐

盒只有音乐,而我想将我最想将我最想对你讲的话录到音乐盒中。起初,工人不同

意,但最后他们被我的真诚所打动,为我录音,制作,而且音乐盒的外观也按我的

要求重新做了设计,送给你的礼物要与众不同还要有情调,但工厂也只收了我普通

音乐盒的价钱。临了,年长的那位工人拍拍我的肩说:" 小伙子,祝你好运。" 还

记得我俩第一次单独外出的情景,回来时,我们迷路了,而我一直很清楚,我是故

意要走错路,因为我想和你多呆一会。当我向北拐时,我怕你当时会认出路,谁知

你根本没认出来……

看到这时,泪水早已模糊了我的双眼。

如今我只想告诉恋爱中的朋友,如果你给心爱的人送了音乐盒,请一定将爱情

表白放在音乐前面,常常成功与否就差一曲音乐的时间。

书评|三毛?《亲爱的三毛》——刹那光明,各自安静

Dear Tom,

Hello,Tom.My name is Herry.I had seen you give us a writter letter.About these questions ,you don't worry.You can talk some study questions or the same topics.Don't keep study you can take part in some outdoor activities with clas***ates.Such,run,swim,jump...About spoken English you can listen to the topes. And can read the text in the morning.

Bsides, you can also tell your teachers or parents about yourtrouble and ask for their help. You see,they are full of love andhe rich experience, I'm sure , they'll help you a lot.

Hope you can get out of your trouble soon.

Yours,

Peter.

求<读者> 上的一情感美文

一、 关于本书

《亲爱的三毛》是三毛写的一本以回答读者来信为主的书信体散文集。全书分为三个部分:谈心、亲爱的三毛、随想。其中随想的部分,是三毛写的一些诗的片段。这些个片段,小巧又可爱,语言还是那般的简***实,活泼恣意。随便来欣赏一首吧:

无心

我不吃油腻的东西,我不过饱。

这使我的身体清洁。

我不做不可及的梦,

这使我睡眠安恬。

我不住豪华的居所,

这使我衣食有余。

我***高跟鞋,

这使我的步子更加悠闲。

……

?

二、 给读者们的回信

“谈心”和“亲爱的三毛”都是作者的回信。回信部分涉及内容颇丰,回信对象也颇多,有少年失学的孩子、中年失婚的妇人、失去生活动力的迷茫者、受到伤害的可怜人,也有失去自由的重刑犯……三毛的每一封回信都有着不容置喙的坚定和真诚。

人生的路困难重重,谁也没有资格指导谁,也没有任何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生存准则。难能可贵的是,在这么浮躁的一个人世间,还有这样一个人能静静地聆听,轻轻地诉说。即便她什么都不说,也都觉得醍醐灌顶。

三、 给青年人的一封信

收信人有很多,我独爱她给青年的人回信。草草整理了一些片段。

青年人要打好基础。

“学问是一张网,必须一个结一个结地连起来,不要有太大的破洞才能网到大鱼。而学问的基础,事实上在我们进入幼稚园、小学、初中的这几个阶段中,都渐渐在向下扎根,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又一个渔网的结,缺了一个结,便不牢固了。”

“基础是重要的东西,没有根基的人,将来走任何一条路都比那些基础深厚的人来得辛苦和单薄。”

这里三毛说的是学生时代的做学问之道,打好基础最重要。这对于我们青年人也同样适用,当我们走出校园,初入社会时,也应该打好基础。此处的打基础是什么呢?是做事情,做那些最基础、最细碎的事情。我们从天之骄子的身份过渡为一个出卖体力和脑力来勉强维持自己生计的人,离开校园以后发现我们连养活自己都很难,此刻谈理想与抱负,缥缈若烟。

但即便是这样也要相信,这是在打基础,是走向理想的最基础也最沉重的一步。“一个成功的中年人或老年人的背后,往往有着许多辛酸血泪的故事。”“在人的一生里,我认为青年时代最有可为,也是最艰难的。”

那些我们遇到的苦痛和挫败,都是未来路途上的拐杖。

“任何一份生命都有它生长的创痛与成长的过程,这些过程仿佛是,在日后的生活中斗湖彰显出来,于是我们的生命便在这许多的历练中愈渐成熟;生命的成熟过程其实避免不了挣扎和伤感,而生命之美,却也是人间世人加以赋形和圆全的,这十分主观,见仁见智,各有所得。”

青年人要担起责任。

“请你担负起对自己的责任来,不单是活着就算了,更要活得热烈而起劲,不要懦弱,更不要别人太多的指引。每一天,活得踏实,将分内的工作,做得尽自己能力的完美,就无愧于天地。”

这个时代和平稳定,我们少了很多家国抱负,多了些日常生活的琐细情怀。在这个时代谈青年人的责任,最最基础的便是如此吧:如果我们还是一个尚未毕业的大学生,那就努力学习,开阔视野,旅行、读书,用知识武装自己,用阅历丰厚自己。如果我们初入社会,是一个职场新手,那就做事情、做事情,不断地去做事情。若不能做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不妨把自己所做之事变为所爱之事。用卑微和谨慎的姿态,去处理每一个或大或小的难题,用诚恳和谦虚的心,去面对每一位有缘遇见的人。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里,不求有多大的作为,但能在日复一日的辛苦和劳作中,不负青春,不负努力,不负自己。

青年人要言之有物。

“我们听一个人讲话,胜于去看一个人长得是不是好看。我们听一个人演说,不只光是去看热闹,而是由他人的观点中,汲取自认为对生命有帮助的东西,这才应该是去参加的目的。”

对于青年人来说,若是听别人讲话,要听他的内容,他的观点,汲取对自己生命有帮助的东西。若是开口,便一定言之有物。我遇到过一些言之无物的人,他们常常衣着鲜亮,灵魂干瘪。

记得在《小森林》中有一个场景。市子问去过城市又回来乡间的裕太为何回来。裕太说:“可能因为在小森林中,这里人的生活方式,让他们言之有物。”

青年人要快乐。

“最深最平和的快乐,就是静观天地与人世,慢慢品味出它的美与和谐。这份快乐,乍一看也许平淡无奇,事实上它深远而悠长,在我,生命的享受就在其中了。”

可能身处青年的我们还无法体悟到三毛此刻所描绘的心情,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学着去快乐。如何快乐呢?平静是第一步。如何平静呢?做什么便是做什么。

如果你在喝水,去体会水进入唇边齿间的流动感,它淌入你的喉咙一点点流向你的身体内部,你不再饥渴难耐,你甚至能品尝出一杯白开水自带的甘甜。如果你在吃饭,那就快乐地咀嚼好了,享受一个人或者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围坐在餐桌旁,吃着新鲜可口的菜蔬、饭食,天地之间,再无其他。如果在生活当中的任何一件事都能如此这般的全情投入,怎能不平静,怎能不快乐?

青年人要敢于一个人生活,也欣欣然。

“如果我住在你所谓的‘斗室’里,如果是我,第一件会做的事情,就是布置我的房间。我会将房间粉刷成明朗的白色,给自己在窗上做上一副美丽的窗帘,我在床头放一个普通的小收音机,在墙角做一个书架,给灯泡换一个温暖而温馨的灯罩,然后,我要去花市,仔细地挑选几盆看了悦目的盆景,放在我的窗口。如果仍有余钱,我会去买几张名画的***品——海报似的那种,将它挂在墙上……这么弄一下,以我的估价,是不会超过四千台币的,当然除了那架收音机之外,一切自己动手做,就省去了工匠的费用,而且生活会有趣得多。”

“房间布置得美丽,是享受生命改变心情的第一步,在我来说,它不再是斗室了。然后,当我发薪水的时候——如果我是你,我要自己用极少的钱,去买一件美丽又实用的衣服。如果我觉得心情不够开朗,我很可能去一家美发店,花一百台币修剪一下终年不变的发型,换一个样子,给自己耳目一新的快乐。我会在又发薪水的下一个月,为自己挑几样淡色的化妆品,或者再买一双新鞋。当然,薪水仍然是每个月会领的,下班后也有四五个小时的空闲,那时候,我可能会去青年会报名学学语文、插画或者其他感兴趣的课程,不要有压力地每周夜间上两次课,是改换环境又充实自己的另一个方式。”

很多女朋友都发来消息说恨嫁,希望能早日找到一个合适的人,恋爱、结婚和生子。缘分的事情自然不能乱说,但是寂寞的时光,才是对一个人最大的滋养啊。不知道你们知不知道这回事,如果一个人生活也能欣欣然,那么你离你的另一半,应该是越来越近了。

四、 写在最后

“在这个日渐快速的时代里,我张望街头,每每看见一张张冷漠麻木、没有表情的面容匆匆行过。我总是警惕自己,不要因为长时间生活在这般的大环境里,不知不觉也变成了那其中的一个。”

“也许,透过书信的方式,人与人之间所竖起的那座高墙,能够成为透明的,或而有一丝的光线照亮一霎那幽暗的心灵,带来一丝欣慰,便不再打扰,各自安静存活。”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求能长长久久,只愿那刹那的光明后,能回归本来生活,而后便各自安静,这就足够。而对于看这篇文章到此刻的你,也是一样。希望你能在瞬间被点亮了那么一下下,就足够了。

黄全愈的读者的信

很爱很爱你

——瞿克

高三的时候,别人还忙得昏天黑地,我父母就早早地替我办全了出国手续,只等我领到毕业证就go to 美利坚了。我们班上有个人称大P的男生特能说,一般播音时间是早自习“体育快递”,课间插播“时政要闻”,午间休息“评书连播”,晚自习ClassicalMusic,可每次考试他总有本事晃晃悠悠蹭到前几名。班主任拿他没办法,只好让他在最后一排和我这个“逍遥人”一起“任逍遥”。

那时候大P又黑又瘦,面目狰狞,读英文像《狮子王》里的土狼背古诗,真的,后来我们逛动物园时,猴子见到他都吱吱乱叫。刚和我同桌的时候,有天晚自习,他大唱《我的太阳》。我在一旁偷着喝可乐,唱到高音时他突然转头问我一句“嗓子怎么样?”我嘴里含着的水差点全喷了出来,气得我重捶了他好几下,他却跟没事似的,说我***的姿势不对,他倒挺认真,还叫我拿他开练。第二天上学见着我,他头一句话就是:“十三妹,昨儿你打我那几拳都紫啦!”边说还边捋袖子叫我看。

后来我想,这段感情大概就是从这时开始的吧。以后大P一直叫我“十三妹”。

我跟大P的交情在相互诋毁和自我吹捧的主题下愈加巩固。我们像哥们儿似的横行高三年级,要多默契有多默契。

那时我越来越感到我和大P的本质是一模一样的——简单直接,毫无避讳。我自信比谁都了解他,因为他根本就是我自己嘛。有一回我对大P说:“我好像在高三呆了一辈子。”我没理会大P大叫我“天山童姥”,我心里有个念头,这念头关乎天长地久。

那年高考,大P进了北大。而我刚到洛杉矶,隔壁的中餐馆就发生爆炸,我家半面墙都没了。之后我搬家。办了一年休学,给大P发了一封E-mail,只有3个字“我搬了”,没告诉他我新家的电话

新家的邻居是一对聋哑夫妇,家里的菜园是整个街区最好的。他们常送来些新鲜蔬菜,我妈烧好了就叫他们过来吃。我从来没见过这么恩爱的一对儿,有时候他们打手语,我看着看着就会想起那一个圆圈来,想起大P,心里一阵痛。我买了本书,花了一个秋天自己学了手语。就这样我慢慢进入了这个毫无声息的世界。他们听不见,只能用密切的注视来感应对方,那么平和从容,这是不得安生的大P永远不能理解的世界。

我闲来无事,除了陪陪邻居练手语外,就是三天两头地往篮球馆跑,替大P收集NBA球员签名或者邮去本月最新的卡通画报,感动得他在E-mail上连写了十几个P,还主动坦白正在追女生。我在电脑前呆坐了一个下午,反反复复跟自己说一句话:“别哭!别哭!这又没什么不好!”可到了吃晚饭的时候,我已经流不出眼泪了。

再往后就是春天了,我还是老样子,只是手语有专业水准了。大P在我这个“爱情导师”的悉心指导下,也已初战告捷。我想,只要他快乐,我就应该快乐,能做他的哥们儿,也不错。纽约交响乐团要来演出,我背着父母替别人剪草坪忙了一个月才攒够门票钱。我偷偷反小型录音机带了进去,给大P灌了张Live版ClassicalMusic。大P回E-mail却抱怨我只顾听音乐,第一盘早录完了都不知道,漏了一大段。我在心里默念着“对不起对不起”,眼泪又流了出来。

6月份我回北京,大P参加的辩论赛刚好决赛。我不想让他知道我回来,悄悄溜进了会场。这一年来大P变得像模像样的了,他总结陈辞时所有人都又笑又鼓掌,他发挥得很好。辩论结束,大P他们赢了。下场时我看见一个长得挺清秀的女孩笑着朝大P迎了过去。

回美国后我的信箱里有两封信是大P的。第一封说他在辩论决赛场上看见一个跟我简直一模一样,他叫了声“十三妹”,那人没理他,可见不是,不过能像成这样,真是奇了。第二封说他现在的女朋友虽好,但总感觉两人之间隔了什么,问我怎么办?为什么我们俩就可以直来直去呢?

我在电脑上打了封回信,告诉他其实我才是他的那半个圆圈,只是我们再也没有办法凑成一个圆。

这封信我存着没发。

我没有告诉大P我家的电话。

我总能很容易地得到球星的签名。

我背着父母赚钱看演出,连磁带录完了都不知道。

我不想让大P知道我回了北京。

我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放弃了我的半个圆圈。

因为,中餐馆爆炸后,我只能靠助听器生活了。

读者2011第九期《这里的握手比较有力,这里的微笑比较持久》《四千个春天》《谁来埋单》《杨绛家的阳台》

尊敬的黄全愈教授:

我是一个中小城市的普通读者,家里有一个正在读高一的男孩。你的《素质教育在美国》、《家庭教育在美国》、《“高考”在美国》、《生存教育在美国》和你孩子矿矿著的《放飞美国》、《中国小子,美国论剑》我都荣幸拜读,读后内心充满了感激,谢谢你为中国的读者、中国的教育界奉献出这几本非常好的书,尤其是《素质教育在美国》和《“高考”在美国》这两本书像是一股强大的冲击波,冲击了我的思想,也洞开了我的心灵。在此表达我深深的谢意!

从你1999年出版《素质教育在美国》至今,国内的素质教育力度还是不大,根本上没有多大改变,特别是在我们这些中小城市(我在湖北省荆州市),目前,除了省级以上重点中学好一点,其他中学主体都是应试教育,相比较而言,升学考试和升学率在人们心目中分量反而越来越重,社会现实逼着人们这么想、这么做。看着自己的孩子,随着学校这部庞大的机器运转,身不由己地啃书本,几乎没有时间接触社会,体育和活动很少,我非常痛心、难过,可也无可奈何。国家的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可以慢慢进行,可是全国这么多孩子的人生耽误不起啊!幸好你的《“高考”在美国》出版了,我想这本书的震撼力和推动力将是非常大的,那么情况会慢慢好转。只有广大的普通老百姓从内心里明白了,才具有了自下而上的推动力。

晓 清 黄老师:

您好!我还是用中国人的称呼,而没有用先生,您不会介意吧?

几年前我看了您的《素质教育在美国》,它让我一气读完,很有收获。昨天又是一个失眠之夜,一口气把您的《“高考”在美国》看完了。

因为您是搞教育工作的,我想和您谈一谈我的女儿……

霍东芳的妈妈陈茜 黄博士:

您好!

我是中国驻美国的一位领事,最近我看到了您写的《近看美国高考》,很有帮助,因我的孩子刚来美国,正在上九年级,您的文章可以给他很多启示,只是我们只看到了上一部分,我们很想看到下一部分,您能否帮助我们把您的下一部分电邮给我们,我们将不胜感激。谢谢您。 黄伯伯:

不知道您还记不记得我呢?我就是你来广东江门签名售书《“高考”在美国》时和您“争论”的江门一中高二级女生。

爸爸妈妈经常跟我说:“你要努力学习,只要你考上大学,你将来就不用愁了。现在中国人太多,所以你要努力啊!”试问自己,我努力吗?我参加了学校很多很多的活动并获得了很多很多的奖项,我还写得一手在我看来还可以的文章,我还热于助人,有很强的关系网……但,这一切又能代表什么呢?我还是要高考,而且要考好,还是背着祖祖辈辈压下的重担,要出人头地!可是,我真的力不从心,要我去学这些将来没什么用且我不喜欢的东西,我没有能力去学好!

爸爸经常跟我说,只要你考了好大学,上得了这个平台,你的优势——唱歌啊,写作啊,组织能力啊,很快就会发挥出来;而你现在,那么热衷于各类活动,不一心一意学习,那是很容易滑坡的。黄伯伯,上次我不是告诉你我要竞选学生会宣传部长吗?在竞选前,家里人就劝我放弃,问我当上了这些就能上好大学吗?甚至那天我回家告诉妈妈我和您“辩论”的事并说您欣赏我的勇气时,她竟然说:“黄全愈带你去美国吗?”天啊,这是怎样的父母啊!我怕我的那颗心会死掉,永远永远地死掉。

永远支持您的读者:袁昕 黄博士:

很冒昧给您写这封信。我知道您是旅美华人,有很高的威望和地位,您对问题的看法也很有个性。我在《中国青年报》看见您发的文章《近看美国高考》的文章,很有感触,但我作为一个大学生,也有自己的看法。

在您的文章里我了解到美国的高考是什么样的,我很震惊,因为这是我以前没有了解到的,但是我对中国的考试还是比较看中的,中国的人太多了,只可以这样通过考试来淘汰性地选拔人才,这样有了竞争和残酷,我知道好多人都不希望这样,但是国情是这样的,我们的传统也是这样的呀,如果我们现在的老师搞素质教育,家长都不同意,认为是没有水平,我以前的高中就因为如此,把老师开除了呀,我认为像美国那样的考试方式,我们还要好长的时间才能用呀。

我是中国一个农村大学生,我深知农村对高考的看法。

黄老师,不知道您能否看到它,我还是希望有您的回信。

一个来自农村的大学生 黄全愈博士:

你好!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师范学生。我将来从事的是教育工作。我阅读了你写的《近看美国高考》节选,觉得你写得非常棒,符合现实状况,讨论了很多有益的话题。

作为一名即将实践教育的老师,我深深感到教育的重要和艰难。我刚刚实习结束,实习让我看到了很多问题,就像你描述的那样。我觉得教育不应该是这样的。我也不希望将来像这样教书。我想寻找一些另外的新的方式来从事我的工作。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做。虽然我们学习了很多教育理论,但感觉与现实相距太远。所以很希望你能给我一些建议,给我介绍一些书籍。

赵 琥 黄老师:

我是华南师范大学课程系的研究生,曾读过您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系列著作,前日在报纸上看到您谈美国高考的文章,很有体会。中国现在是考什么,学什么。美国是学什么,考什么。这一翻却是南辕北辙,体现了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和人才观……

孙福海

尊敬的黄全愈博士:

您好!您的新书《“高考”在美国》连夜读完,感触很深,对我的启发太大了。3年前,

您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也曾引发大讨论。为什么您的观点总能触动中国教育的神经?因为您对中国的教育一往情深啊!

我在读这本书时感到,您虽然在谈美国的高考,但好像更多地是从美国的“高考”去谈中国的高考,最后都落笔在中国的教育上面。

我是一名普通的初中语文教师,但一直在思考中国的教育如何迎接21世纪的挑战,尤其对美国的教育制度感兴趣,您的著作让我的眼界大开。

董华斌 谨启 黄全愈老师:

您好,我是《小学校长月刊》“小学时代”栏目的负责人。我曾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本科时,除了课本以外,读的第一本书,就是您那本《素质教育在美国》,它给了我无尽的启发,有众多观点和理念一直影响着我。近日,又读了您的新作《“高考”在美国》,深深地感到了您对中国教育的一片赤子之心。作为一个教育栏目的负责人,多么希望您能指点迷津,为我们开拓眼界;作为半个教育工作者,多么希望能向您请教一些中国教育的现存问题与改革策略……

王建迪

黄博士:

你好!我是一所中学的校长,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你的大作介绍,很感慨,但那离我们难道不遥远吗?我们何时、如何向那个方向上过渡呢?

作为老师,我同情我们的青少年;作为校长,我必须把他们送上战车。这是一个怪圈,几乎所有的人都觉得现在的高考与科举没有多大的差别了,但没有谁能站出来,就像《狂人日记》中所说的,互相牵制,谁都不肯迈出这一步。 黄先生:

我刚才又翻了您的《“高考”在美国》,想到现在孩子们的艰辛读书,于是下决心要帮助他们,要改革这不合理的教育体制。我希望您有机会来兰州讲学。 黄博士:

前些日子我回中国了,和您去南京的读者签售会就差几天。后来见到我朋友,她说:“本以为黄博士会严肃,没想到他很有趣的。《“高考”在美国》的第一节笑得我肚子痛。”我就和她说,我看过黄博士所有的书,早就发现黄博士很搞笑的,要不然那些教育方面的书我会有兴趣读完?我都当故事书读了。

上次回国第一天就看见《扬子晚报》上面登了关于您呼吁取消高考的报道,我当时就想黄博士真了不起,用理论和具体的例子论证,说出了很多人想说又不敢说的话,真是为素质教育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看了您的书,觉得新书也写得特别棒。简单说,我认为里面的例子和讨论的话题很多是前无古人的。可以预计到它将为素质教育带来的贡献。 黄博士:

看了您的《“高考”在美国》的摘要,很有感触。

我大学毕业两年半了,现在一家合资企业工作,经历高考也好多年了。

我觉得中国的根本问题不在于高考本身,而是中国的整个教育体制,尤其是小学和中学的教育水平和教师素质。

我曾经在辽宁省的一个小城镇读完了小学到高中所有的课程,如果不是因为我在我们那所普通高中里一直是成绩最好的学生,可以说我的整个高中以前的日子都是不快乐的。那些不知道尊重学生自尊心的老师、会体罚学生的老师、冷漠的老师,甚至在我的大学期间都还会在我的梦中出现。可是,我真的还是一直表现优异的学生之一呢,所以不必问其他那些学生的体会如何了。

王 萍

回复读者来信,英语文章. 急 如你是某杂志社的编辑,读者来信.你要根据主要内容回信.

《这里的握手比较有力,这里的微笑比较持久》:主要来说就是《读者》的赞文吧。

《四千个春天》:主要讲梁实秋与韩菁清的爱情。

《谁来埋单》:由埋单为主的浪漫爱情故事。

《杨绛家的阳台》:一篇由阳台引起的生活反思文吧。

不准确的地方多多容纳~~

原文如下:

《这里的握手比较有力,这里的微笑比较持久》

春风骀荡,莺飞草长,明媚的阳光与润物的细雨一样,都是之的微笑的理由。

这是微笑的季节,这是属于《读者》和读者的30周年的季节。

自1981年创刊迄今,《读者》杂志凝聚了几代出版人的理想、智慧、奋斗和积累。30年,这本杂志从一株小苗长成为一棵大树。累计出版15亿册,行销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以发行量第一连续领跑中国期刊16年,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28,品牌价值达50亿元。

在这一系列提神的数字背后,我们首先要感谢的是与杂志共同成长、始终不弃不离的千万读者。而30年来,《读者》最大的成功在于始终坚持做读者的朋友!

远离腥膻色,崇尚***,不是刊物作秀的口号,而是数十年如一日的文化坚守;无关风月,亲近灵魂,赢得了“中国人心灵读本”的社会赞誉;在物质主义泛滥的大湖中我们始终坚持做精神家园的守望者。30年,中国社会沧桑巨变,《读者》的模范公民形象深入人心。

悲观者说,《读者》呈现的世界是完美但虚幻的乌托邦。其实,《读者》所分享的,是看待人生的一种视角,一种心境,一种姿态:用微笑诠释生活,以温润体味人性。澡雪而精神,便有了从容前行的潇洒步履。生活不止于脚下方寸,还有梦想,还有远方,还有希望。它们让我们的悲喜有所依凭,让我们上进的汗水和艰辛的付出,有了坚持、坚守、坚忍的力量。

每一个日子,每一个季节,都值得以微笑迎接,以微笑包容,以微笑送别,以微笑纪念和珍藏。30年来,《读者》被数不清的面孔以微笑相待,这是我们最美好的付出和最美好的收获,也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这里的握手比较有力,这里的微笑比较持久!

《四千个春天》

什么时候恋爱不早不晚?应该是大家都认可的20来岁吧。问题是,那个岁数,有多少人真正能够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爱?又或者到了晚年丧偶之后,仅仅因为年龄,就不应该再去好好地热烈地爱一场——不管!反正你就得这么着来,否则就千夫所指——我们的社会就这么“天真又可爱”地延续了一代又一代。

好在,历来都不乏为爱痴狂的“顶风作案”者。他们既非先知先觉的圣贤,又非雄才大略的英雄,他们只是因为“爱了”,所以,面对这个世界显得不那么奴性、不那么顺从、不那么驯服,而是执意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因此,让自己的行为有了北岛那句诗的诗意:在没有英雄的年代,我只想做一个人!

梁实秋就是这样一个践行者

14年,梁实秋在美国因为一场意外事故失去了陪伴自己半个多世纪的发妻——“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人生至此,看看就要现出那下世的光景来了。谁能料到这样一个身患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行将就木的老者在半年后即陷入一场惊动世人的倾城之恋?

这场恋爱的女主人公,就是歌星加影星韩菁清。当时,梁实秋71岁,她43岁——比他女儿都要小好多。隔着三十年的时间之海,尽管他早已是久负盛名的大作家,是独立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中国译界第一人,是主编《远东英汉大词典》等数十种英汉词典与教科书的大学者,然而,刚进中年的她看他,犹如看那“三十年前的月亮,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模糊”。她哪里会想到自己有一天要成为他最后的爱?

命中注定,14年11月27日,他们在台湾初遇。人生最美就是初相遇时的一见钟情。那种感觉为妙又美好,几近于一种神秘,不可言传、不可与外人道,唯有当事人的怦然心动让彼此知晓:若没有缘,我们天天要见多少人,谁能轻易拨动你的心弦?

相遇之后不到一周,梁实秋排山倒海般的情书就来了!有时一天一封,有时两封、三封、四封……两个月中写了二十多万字!对她的称呼,从“菁清女士”,到“菁清”,到“清清”,到“亲亲”,到“小娃”,热烈、真挚、深情、动人。正如他所说的,“诗人、情人、疯人,永远是三位一体的,没有情人不写诗的,也没有情人不疯狂的……”

韩菁清从来就不是洗衣做饭生孩子的寻常女人。她是地地道道的千金大**,出生于湖北巨贾之家,15岁就在上海荣膺“歌星皇后”,填词作曲,多才多艺。她是锦绣丛中的金枝玉叶,她要寻求的不是胼手胝足、帮衬着按揭买房的“生活伴侣”,而是一个“精神伴侣”。梁实秋恰恰是一个典型的、标准意义上的文人。他的文章,“信手拈来,谐而不俗”,收放自如,既简洁又幽默,就像一个优雅的绅士在谈一些很雅的旧事:书房、信、戏曲、美食、男人、女人……没有大悲大喜,没有生之无聊、死之毁坏,有的皆是高雅的趣味与平和的风度,以及一种积极的、温暖的情味。这大概与他的性格爱好不无关系:爱吃,好戏,好酒,喜呼朋唤友,又文才出众,自然就有风流的口碑——并非名士风流,而是才子风流。

梁锡华在《一叶知秋》中评论梁实秋说:“他有胡适先生的温厚亲切,闻一多先生的严肃认真,徐志摩先生的随和风趣。”余光中说:“他的谈吐,风趣中不是仁蔼,谐谑中自有分寸,十足中国文人的儒雅加上西方作家的机智,近于他散文的风格。他的前额显得十分宽坦,整个面相不愧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加以长面隆准,看来很是雍容。这一切,加上他白皙无暇的肤色,给我的印象颇为特殊。后来我在反省之余,才断定那是祥瑞之相,令人想起一头白象。”余光中还说:“莎士比亚只写了二十年,梁实秋先生却译了三十六年,不过我们不要忘了,莎翁是连续地写,而梁翁是时作时辍地译,在多难的中国时作时辍地译,从二次大战之前译到二次大战之后,从严寒的北国译道溽热的南海,且把昔之秋郎译成了今之梁翁。”拥有这般毅力、能力、成就的男人,如今一见倾心爱上了其实也已经不再年轻的她,让她如何不心动?

除了岁数偏大,这个有才学有名望有爱有的男人有哪里不好呢?

先前也经历过婚姻失败、饱受过情爱之苦的旱菁清辗转反侧无数次之后,终于想明白了,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和你白头到老。有的人,是拿来成长的;有的人,是拿来一起生活的;有的人,是拿来一辈子怀念的;而眼前出现的这个人,是拿来爱的。因此,她写下了这样的回信:“亲人,我不需要什么,我只要你在我的爱情中愉快而满足地生存许多许多年,我要你亲眼看到我的脸上慢慢地添了一条条的皱纹,我的牙一颗颗地慢慢地在摇,你仍然用如初见我时一样好奇的目光虎视眈眈。那才是爱的真谛,对吗?”——尽管早早就浸*在复杂多变的圈、名利场,但是,这个女子从骨子里依然浪漫、深情,她爱上才子,爱上了才子的爱……

跨越了近三十年时光的一对男女彼此情投意合,就要进入爱的乐园了,没想到“社会”不干了!

“社会”是谁?就是无数个生的、熟的、不生不熟的、是是非非的爱管别人闲事的人。15年的台湾,因为梁实秋和韩菁清的恋爱,闹得满城风雨、沸沸扬扬。报纸首先发难,类似《教授与影星黄昏之恋》的新闻标题在大小报纸上频频出现,多数文章都认为,让韩竟从此清这样一个演艺圈中的过气明星嫁给一个“国宝级”***,是对***的亵渎。梁的学生成立了“护师团”,梁的友人也认为“一树梨花压海棠”太不像话。他们说她是“收尸团”一员,与梁教授结婚就是图谋他的钱财;他们力劝他悬崖勒马,纷纷为他介绍他们认为与他相配的女性……可想而知这场“新闻风暴”给当事人带来怎样的折磨!

曾被鲁迅骂得体无完肤、百口莫辩的梁实秋,可谓早已经品味到“天凉好个秋”。他对人、对事、对爱情的境界哪里是凡俗人等可以体悟的?面对铺天盖地的喧嚣,他不过是淡淡一笑。他说:“我只是一个凡人——我有的是感情,除了感情以外我一无所有。我不想成佛!我不想成为圣贤!我只想能用就和我的小娃相爱。人在爱中即是成仙成佛成圣贤!”

经过这炼狱般的考验,相恋的两个人更加坚定了执子之手的信心与勇气。十几岁起就在圈闯荡的韩菁清面对这场轰轰烈烈的爱,越来越清楚地知道:历史是人家的,是人家的,世间嘈杂的耳语,不过是他人自说自话。她这个遇到真爱的女人,此刻不过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唤,把爱情进行到底!

15年5月9日,梁实秋与韩菁清举行了婚礼,新房设在韩菁清家——从来就没有缺过钱的韩菁清,唱一晚上歌的收入就要比梁大学者一个月的薪水高,人家光是在台北就有好几套房子!这样的女人,能看上他这个文人那几个辛苦钱?这样的女子当然也不可能住道他的“雅舍”,何况他当年是卖了房子道西雅图,现在在台北并无房舍。有现成的豪宅,又何必在乎什么形式?他们俩的结合,原本就是超越了世俗物质层面的啊。那天晚上,高度近视的新郎因不熟悉环境,不小心撞到了墙上,新娘立即上前将新郎抱起。梁实秋笑道:“这下你成‘举人’了。”新娘也风趣地回答说:“你比我强,既是‘进士’(谐音‘近视’),又是‘状元’(谐音‘撞垣’)。”两人相视大笑……幽默、俏皮、轻松的背后是深厚的学养与不凡的境界,那是层次相当者才会有的心有灵犀。

抱得美人归,秋郎宛如找回了园区的青春。钱钟书说老年人的爱情如老房子着火,烧起来没救——如此热烈的青春之火,为什么要去救?让它烧吧!烧吧!多少人一辈子都没有这样呼啦啦、热腾腾地燃烧过一次呢!他对她说:“我像是一枝奄奄无生气的树干,插在一棵健壮的树身上,顿时生气蓬勃地滋生树叶,说不定还要开花结果。小娃,你给我了新的生命。你知道吗?你知道吗?我过去偏爱的色彩是忧郁的,你为我拨云雾见青天,你使我的眼睛睁开了,看见了人世间的绚烂色彩。”

这美丽可爱的小娃,犹如宋人画里的折枝牡丹,只与人世富贵相见。多才多艺的她还有一手好厨艺,让人口齿噙香。婚后,梁实秋心宽体胖,八个月体重上升了五公斤;外界也注意到,原本搁笔已久的梁实秋又开始了创作。他每天上午专心读书、写作,一天写五千字。19年6月,梁实秋写完了《英国文学史》和《英国文学选》,前者约一百万字,后者约一百二十万字,后来均获得了“文艺贡献奖”。为了让丈夫劳逸结合,她教会了74岁的他跳舞。月华如水,两人相拥着翩翩起舞。亚热带的春天,桐间花落,柳下风来,满山遍野都是杜鹃,那艳艳的红一路开到了窗下……

而她,亦是快乐的。莳花,煮饭,弹琴,唱歌,她做什么他都喜欢,她穿什么他都觉得漂亮。在他眼里,她腰肢婀娜,明眸善睐,纤长的手臂波浪一样柔婉地起伏。没有被男人如此深爱过的女人,无法体会那种花朵般柔美的绽放,丝绸般细腻的爱抚。他宽厚的笑容如掌,供她的灵魂在其上肆意旋舞,“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那种一半是爱侣一半是女儿的感觉,真是妙不可言,让人甜蜜欢畅。

尽管日日相见,两人依然情书往返。署名“秋秋”的无数封信中,有热盼“清清”回来的,有四年至心神不宁唯有写信的,有谈家中琐事的,有关于日程的妥帖安排的——因了梁实秋的生花妙笔,使得“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以热烈的爱,以无比的,以无限的宽容,以无尽的留恋为证,梁实秋在和韩菁清度过了13年质量饱满的婚姻之后,在84岁时驾鹤西去。弥留之际,他拼尽全身力气喊出的最后一句话是:“清清,我对不起你,怕是不能陪你了”——他爱这个女人,爱到了生命的最后!

在爱的阳光下,他们度过了四千多个春天!

《谁来埋单》

有一对婚龄已过60年的上海老夫妇,多年来坚持在同一间餐厅(他们第一次约会的那家在法国公园附近的餐厅)吃晚餐,就餐已积了厚厚一沓。我曾打趣地问老先生:“这么多年来都是您埋单的?”他眯眯一笑,瞟了一眼已有老年痴呆的95岁的太太,说:“能为一个女人埋单到九十几岁,也是一种福分呢!”

听到过的最浪漫的女人为男人埋单的故事,是香港一位享誉华人文坛的大作家的故事。

20世纪60年代,他受恶势力胁迫,又面临婚姻危机,那晚与家人一番激烈争吵后愤而出走,徘徊街头,突然风雨大作,他信步躲入一家小餐厅。年轻的女侍者看他一副失魂落魄、淋得落汤鸡的摸样,柔声劝他:“再怎么着也得吃顿热饭呀!”他走得匆忙,钱包也没带。女侍者让他用干毛巾擦干头发,笑盈盈地说:“这餐我给你埋单。过了今晚又是新的一天,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她当然不认得这个目光呆滞、神情落寞的男人是驰骋文坛的大作家。她更不会想到,次日她收到一大束鲜花、一个半人高的洋娃娃和持续到现在的40多年的幸福婚姻!

《杨绛家的阳台》

在我们这个有几百户人家的小区内,没有封闭阳台,也没有进行室内装修的,只有杨绛先生一家。

逢年过节,领导以及亲朋好友到家里看望杨先生,往往带一些鲜花、盆景作为节日礼物。因屋里有暖气,花卉很快就开败凋谢了,十分可惜;室外有太冷,不能放到露天的阳台上养,杨先生就把花分送给邻居。封闭的阳台温度适宜花卉生长,能够保持较长的花期,因此家家户户都把阳台当做了花房。杨先生每次送花都要附带一番解释,并殷殷地向接受馈赠者表示感谢,好像不是它把美丽赠予了别人,而是别人帮了她很大的忙。我们与杨先生住对门,所以受惠最多。

我们很为杨先生拳拳爱花之心所感动,有一次问杨先生:“为什么不把阳台封起来呢?”杨先生回答得很干脆:“为了坐在屋里能够看到一片蓝天。”

杨先生家的客厅也便是她的书房。屋子中间安放着一张大写字台,平时,杨先生就坐在写字台前看书、写文章。杨先生已经百岁高龄了,仍然天天读书,笔耕不辍。写字台对面,紧靠西墙安放着两张沙发,那是专为接待客人而设的;东、北两面,靠墙整齐地摆放着书柜;南面是一溜明亮的玻璃窗,中间有门通向阳台。杨先生坐在写字台前看书或写作,疲倦了的时候,抬起头来,透过玻璃窗就能看到蓝天。如果把阳台封起来,蓝天就被阳台的封顶遮住,看不到了,只能看到对面楼房的屋顶,我家就是这种情况。

听了杨先生的回答,我们不由得后悔起来。蓝天,多么珍贵!当初怎么就没想到呢?

记得有一首致友人的诗,诗人在回忆了许多值得怀念的青春往事之后,这样写道:

是不是你也常常从繁忙中抬起头来,

望着窗外的蓝天陷入沉思?

从繁忙中抬起头来,望着蓝天沉思,这几乎是都有过的经历,那是一种怎样的惬意啊!蓝天融进了我们无数难忘的记忆,寄托着我们的情思。可是,今天繁忙的人们,却忽视了抬头,漠然与蓝天!

杨先生的健康与长寿,也许与她热爱蓝天有关,她在仰望蓝天的时候,排遣了烦恼,调适了心境,获得了创作的灵感。那一刻,生命一定也和蓝天融为一体,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

阳台也叫凉台或晾台,本是为住在楼上的人不出家门就能接触到室外的阳光与空气而设计的。当初,封阳台主要是因为住房的逼仄,为了增加一点室内空间,用来存放杂物,甚至住人,这可以理解。可是后来住房面积扩大了,够用了,却仍然把阳台封闭起来,把这么一点可以便捷地与蓝天、阳光相亲的小小空间摈弃了,这无疑是阳台功能的异化。在众多人家的阳台都盖上了彩钢窗的时候,杨先生家的阳台始终无遮无拦地***着,看上去似乎有点荒凉,与周围环境不大协调,但它却是一个真正的阳台,成为小区内一道迥异的风景。

同时成为风景的还有杨先生本人:坐在书房的写字台前,桌面上是一卷打开的书,或是一沓字迹密密麻麻的稿纸,头则有时侧仰着,出神地凝望着室外的蓝天。

希望纳~

以前在读者还是意林上面看过一篇文章,内容大概是男人每天早晨给女人发一条短信

Dear Tom,

I am so glad to receive your letter..

You said that you don't want to stop playing sports .But your study don't allow you to pay so much attentions of it .I know you feel very confused.In my eyes,it is good for you to develop a good hobby.Therefore you should stick to it.

I he some suggestions for you.Frist,you can go to the palestra where is prepar for those who is fond of sports.Secondly,you can keep playing sports after graduating and you don't he to give up.Especially when you enter the university,you will he many opportunities to develop your forite sport.

How to be a famous athlete?I think is the determination and hard working as well as never give up.I hope those advices can help you.

Yours,sincerely

XXX

亲爱的汤姆

我非常高兴能够收到你的来信。

你说你不想放弃体育。但是你的学习不允许你花费那么多精力在体育上面。我知道你感到非常地弥漫。在我看来,发展一个你自己喜欢的爱好对你是非常好的一件事。因此,你应该坚持。

我有些建议给你。首先,你可以去专门给一些喜欢运动的人准备的学校,体育学校。另外,你也可以在毕业后继续你喜欢的体育,你不应该放弃的。尤其在你进入了大学后,你会有很多机会去发展你喜欢的体育运动。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成功出名的运动员?我认为是决心和努力,同时是永不放弃的精神。我希望这些建议对你有用。

真诚地,

XXX

希望帮到你。有什么不懂可以找我。祝学业进步。

九十九封情书

故事是这样的,在很久以前有个男孩子,他每天走在路上都能看到一个她心仪的女生,天天如此。终于,有一天,男孩儿鼓足勇气给女孩儿写了第一封情书,约她去海边玩,男孩子很害羞,把情书递给女孩儿就转身跑开了。

到了约定的日子,男孩儿紧张的到约定的地点等着女孩儿,女孩儿来了,和男孩儿尽情的玩了一整天。

到了晚上,男孩儿在送女孩儿回家的路上问她是否答应确认他们的关系,女孩儿将一封信递给了他,转身跑了,边跑还边说:“如果有缘……。”

男孩儿打开信,里面是一张一个字也没有的白纸。他愕然了,思索着女孩儿的话,却始终都不明白。

过了几天,男孩儿又约女孩儿出来,用的是同样的方法。到了约定的时间,女孩儿来了,同样的和他快乐的过了一天。分别的时候,女孩儿还是同样的话:“如果有缘……”男孩儿得到的是第二封空白的信。

就这样,男孩儿始终用情书来约女孩儿。

几年过去了,男孩儿和女孩儿约会了99次,给了女孩儿99封情书。但是,每次女孩儿给男孩儿的答案都是那句:“如果有缘……”和一封空白的回信。到了后来,男孩儿逐渐不耐烦了,他已经不再看女孩儿给他的回信。他觉的自己始终无法得到女孩儿的心。当他拿到女孩儿第99封回信的时候,他选择了已经追了他一段日子的另一个女孩儿结了婚。

新婚之夜,男孩儿为了表示对自己对妻子的忠诚,将以前他给女孩儿写的信都拿了出来。并给妻子讲了这件事。

妻子拿着女孩儿的信一封一封的看,果然如男孩儿所说都是白纸。到了最后的十几封她发现都没有拆开,就问男孩儿为什么。

男孩儿说,反正也是白纸,拆不拆开有什么关系呢。

妻子求得男孩儿的同意,一封一封的打开了女孩儿写给男孩儿的最后十几封信。当她打开到第99封信的时候,她发现上面有一行字。她沉默了,将信递给了男孩儿。

男孩儿接过信,惊讶的发现了这第99封回信上写着一句话:“我已准备好嫁衣,当你第一百封信来的时候,就做你的新娘。”

男孩儿拿着信楞了、呆了、傻了,他不能相信这个事实。他拿起这99封信走到外面,任由刺骨的寒风将它们一一吹走。他的心也随着飘飞的白纸飞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讲到这里,这个故事结束了,虽然说故事中女孩儿的做法有些偏激,但也说明男孩儿对女孩儿的爱不够坚贞。

原文

第九十九封情书

一个男孩很喜欢一个女孩。

青春的动力驱使男孩给女孩写了一封情书。女孩回信了,男孩又喜又惊,喜的是女孩给他回信了,惊的是女孩的回信里面除了一张白纸外什么也没有,女孩究竟什么意思呢?

男孩并没有灰心,又写了第二封情书,并暗暗发誓,自己决不轻易放弃。女孩仍回信了,信封内仍是一张空空的白纸。女孩究竟什么意思呢?男孩琢磨不透,他那种永不放弃的精神驱使他必须把情书继续写下去,第三封.第四封——

每一次女孩都回了,每一次回信都是老样子——信封内的信纸上一片空白。终于,男孩写到了第九十九封信,女孩也都照“常”回信,他拿着信封,凝视天空,天空一片蔚蓝色,晴空万里,但他的眼睛却湿润了``````显然,他伤心透了,他放弃了。他没有拆开这第九十九封回信,他把这封信放在了箱子里的最下面````

几年后,男孩跟另一个女孩结婚了。

一天,男孩的妻子在整理房间是无意间发现了一封信,他把信拆了开来,里面的信纸上写着短短的一行字:“我已经准备好了嫁衣,正等待着你第一百封信的到来,然后我就嫁给你。”

妻子把信交给了丈夫,丈夫拿着自己曾经错过了的这“第九十九封情书”,他再次仰望天空,闭上双眼,用泪感觉```